滚焊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滚焊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农民做客日报编辑部BR李霄峰一个新型猪倌的梦想

发布时间:2020-02-27 10:24:47 阅读: 来源:滚焊机厂家

从穷乡僻壤的农家娃到美国惠普的区域主管,从令人羡慕的高级白领到重返农村办起养猪场,

请看李霄峰的别样选择—— 一个新型“猪倌”的梦想

“我是农民出身,上了大学去了美国,喝了洋墨水,学会了说洋话、吃洋面包,洗净了脚上的泥巴,开了自己的公司,10多年后我卖掉了美国公司回到家乡昭通市大关县,当上了猪倌。”

在云南日报7月11日组织的“农民朋友做客编辑部”座谈会上,面对省委领导和编辑记者,大关县木杆村睿源养殖场老板李霄峰的自我介绍,给这场洋溢泥土气息的活动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

47岁的李霄峰到底演绎了怎样一个创业传奇?

深山“猪倌”成为美国IT高管

出生于1966年的李霄峰,年少时是大关县深山峡谷一个叫木杆村的农家娃,是一名真正的“猪倌”,唯一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跳出农门,做个城里人”。

“这其实也是我父亲的梦想。”李霄峰告诉记者,“父亲高小毕业,因为出身问题,没有走出大山。”

一生都在大关县木杆镇集体企业工作直至改制下岗的父亲李泽松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但当时每月27.5元的工资又负担不起所有子女的读书费用。当长子李霄峰以大关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昭通市一中读高中时,父亲召开了家庭会,议题只有一个: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大哥成绩好,他出去读高中,考大学,我们都应该支持。”兄弟姐妹们说。

怀揣全家人的希望,高中毕业后,李霄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方工业大学。1993年3月,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企业任部门经理的李霄峰,漂洋过海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两年后获理学硕士学位。

凭着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精通,李霄峰在美国IT界“混”得不错:1996年硕士毕业进入惠普公司,3年后就成为公司的区域经理;1999年开自己的公司,做惠普、IBM、索尼、东芝4大国际品牌的售后服务;2006年,年收入已经达到七八十万美元,在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别墅,开上了名车,跻身美国中产阶层,并收获了爱情,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

洋老板重返农门再做“猪倌”

“该有的都有了。”李霄峰却不安分起来:工作、生活都像计算机一样“程序化”,没有了激情。

“现在很多有钱的中国家庭,想方设法把读中小学的孩子往外送,你咋就舍得回来?”记者问。

“围城现象。”他回答。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里说,“外边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上世纪90年代初和他一起出国留学、工作的同学,90%的人都回来了,只有10%留在海外。

“当2006年决定回国发展、回家乡养猪时,国内几乎所有的亲戚、同学、朋友都反对。”李霄峰说,农业其实是朝阳产业,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180万人养活了3亿美国人不说,还有一半农产品出口国外,换句话说,美国是90万农业人口养活了3亿人,在中国却是8亿农民养活13亿人。

通过长达两年的国内外考察、论证、学习,2008年,李霄峰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大关县木杆镇木杆村,投资200万元开始了他的“猪倌”生涯。

“新猪倌”中国梦想深山实现

从海归到猪倌,从IT高管到山乡创业,李霄峰的奋斗之路似乎“归零”了。

坚持进口纯洋种猪约克、长白、杜洛克进行二元、三元杂交;引进中国产仔率最高的太湖乌猪与洋种猪“土洋结合”;保持厩舍一定恒温,生猪出栏时间由传统的8个月缩短至3个月……

这个“猪倌”已经不是那个“猪倌”。他创出了“李霄峰养猪育肥法”,在木杆村乃至昭通市刮起了“科学养猪”旋风,冲击着数千年的传统养猪模式。改变厩舍温度就能让一头商品猪出栏时间缩短5个月?不要说祖祖辈辈养猪的乡亲们不相信,就连畜牧技术员、管农业的干部也不相信。

为让“李霄峰养猪育肥法”服众,李霄峰请来技术员和几十名养殖户,共同在30头商品仔猪的猪耳上打上耳标,全程监控公开育肥、防疫等过程。3个月后,30头30公斤的商品仔猪平均达到110.3公斤。乡亲们服了,畜牧技术干部服了。

2010年,正当李霄峰养猪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蓝耳病让他的养殖场全军覆没,损失上千万元。一同创业的弟弟李叶秋急得三四天吃不下饭。当头一棒也让这位“海归”蒙了。

看准了就不回头,跌倒了重来。一身书卷气的李霄峰表现出乌蒙山汉子的“硬扎”:卖掉了深圳的房产,出售了一辆进口车,在大关县委、县政府和昭通市畜牧局的帮助支持下,筹得550多万元资金,不仅扩建了现代化养殖场,还扩大了养殖规模,当年就出栏仔猪、种猪和商品猪7000头,当年就挽回了全部损失。今年在猪价全线下滑、养殖企业几乎全线亏损的不利情况下,李霄峰的养殖场依然实现利润200多万元。在他带动下,木杆村年出栏500头商品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68户,年出栏200至4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300户。

“伤不起,不能再次跌倒了。”为汲取教训,李霄峰制定了严格的人畜分离制度,在所有厩舍安装了摄像头,要求所有进入厩舍的饲养员、参观人员必须穿戴好消毒防护服。即使各级领导参观也不例外。

“产业园区化、庄园化,到2016年实现综合产值1亿元,10年之后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带动更多的乡亲进入小康。”一条集生猪养殖、高效经济林果种植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之路,正在大山深处探索;一个“新猪倌”的中国梦想,正在深山峡谷实现。

记者 沈向兴 蔡侯友 李绍明(云南日报)

进入专题

进入专题

?

西安看白癜风医院

西安生殖保健院

张淑红医生